目前赣州属于三线城市,2020年GDP排名全国第66位。过去十年,赣州工业高速增长,大项目、大投资、大产业不断,未来3-5年这些布局将开花结果期,GDP迎来爆发增长期,从十四五规划开始的十年间,我预测,赣州GDP会排进全国前50名,并跻身二线城市阵营,目前海南省省会海口是二线城市,而赣州比整个海南省还大,因此,赣州再高速发展的十年,它有很大概率挤进全国二线城市,房价也大概率快速上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壹:政策因素
赣州比照西部地区,自202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延续执行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
赣州要建设成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政策执行以来,稀土高端应用产品加工、钨金属精深加工等资源类金属加工业享受了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赣州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赣州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省内周边地市。其中,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趋势明显,2012年至2019年赣州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17.62亿美元,仅2019年赣州市实际利用外资达20.12亿美元,同比增长9.1%,税收优惠政策成为吸引外资投入的重要竞争优势。
赣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500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3645亿元,是赣州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获得感最强、干事创业氛围最浓的时期,GDP年均增幅达8.2%、连续五年全省第一,GDP总量增至3645亿元,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66位,这为“十四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赣州能够延续执行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能够充分发挥政策洼地效应,有利于赣州承接深圳等沿海产业转移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扩大招商引资成效,吸引企业来赣州投资兴业,不断增强赣南苏区自身“造血”功能。
贰:交通枢纽
赣州的交通崛起至关重要。赣深高铁即将通车,赣州-长沙高铁年底前开工,浙赣粤大运河稳步推进,中欧班列车次进入全国前列,未来赣州交通将实现水陆空全面崛起,成为华南地区三大综合性交通枢纽之一。
赣州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是江西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最前沿,也是大湾区联动内陆发展的直接腹地。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赣州可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生活圈”,加快形成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空运和水运为支撑的全方位、立体化双向交通大通道。铁路方面,构建高铁“双通道”,建成赣深高铁,规划建设赣广高铁,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推进与大湾区产业协作。围绕融入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参与大湾区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建设配套大湾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和延伸带。
实施全产业链承接产业转移,加大力度赴大湾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开展“粤企入赣”“大湾区企业家赣南行”等活动。建设赣粤产业合作区南康片区、“三南”片区,探索共建赣粤科技合作试验区,打造大湾区产业协作高地和产业转移重要目的。
赣深铁路一旦开通,将对赣州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此长三角到珠三角有了更便捷的铁路通道,无需绕行湖南。
一旦赣粤运河建成,赣州更是如鱼得水,获得的机会会更多,赣州的交通定位是国家重要交通中心。
叁:人口数量
赣州城市财力之雄厚,与省会城市等量齐观(这得益于赣州革命圣地的身份,每年财政转移达数百亿)。有如此财力加持,赣州城市建设自然如烈马奔腾、日新月异。
赣州正迅速从落后的小城市,蜕变成大城市,市区人口过去10年实现了翻倍,2030年有望达到350万左右(含南康)。2020年末赣州全市户籍总人口为982.10万人,这也充分说明,赣州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不断壮大,人口不断增多。
赣州到2035年,要建设成为I 型大城市,到2035年,市区人口规模3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20平方公里。对接“一带一路”,打造全球知名内陆港口城市。
人口基数是一个城市发展很重要的因素,人口红利的释放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高度不可或缺的核心,特别是在近年相关城市发展评选中,新一线城市人口基本都在800万以上。
可见,未来人口对一个城市发展高度的重要性。赣州有近千万人口,具备二线城市的人口规模。
肆:规模优势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亦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下辖赣县区、章贡区、南康区3个市辖区,共18个县级政区。
赣州是江西南部的中心城市,不但面积大、人口多,连经济发展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当然增速快的原因是原来赣州的底子薄,投入小,如今在一定的支持下,赣州取得如今的成绩是理所应当的。那10年的发展,赣州有可能成为江西的中心城市吗?
地理位置决定了赣州一定会成为区域中心城市。赣州地处四省交界,在附近和它类似的城市包括湖南郴州、广东韶关,相对来说,赣州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围绕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科研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医疗养老中心,加快集聚城市人口、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形成与省域副中心相匹配的城市体量、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力,建设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生态优美、特色鲜明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赣州将持续完善航空机场、铁路枢纽、高速公路、国省道建设,加快构建内畅外通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进重大产业平台、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吸引优质产业向赣州转移、要素向赣州集聚、人才向赣州流动,建设实力城区、活力县城、魅力乡镇、美丽乡村,打造江西南部重要增长板块。
伍:产业优势
建设高端研发平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大力推进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建设,建成集创新研究、成果应用、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型国际研发平台,创建稀土新材料国家实验室、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争取院地联合设立产业研究院。加快推进赣州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赣州稀金科创城、启迪科技城、国家高层次人才科创园建设。提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水平,推动更多国家级“大院大所”落地赣州。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推动工业倍增升级。做大做强“两城两谷两带”主导产业和各地首位产业,实施产业集群提能升级计划,促进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相互作用、融合发展、迈向中高端,形成“1+5+N”重点产业集群,国家级园区营收全部超千亿。
实施重点产业规模倍增工程。持续推进“1+5+N”重点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力推动现代家居产业产值倍增超5000亿元,打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5个产值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新型建材、化工、节能环保和通航等若干个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
推动现代家居全产业链发展,走“家具+家电+家装”融合发展之路,建设国家级家居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现代家居研发生产基地、进口木材和家具交易集散中心。强化稀土战略性产业地位,做大做强中国南方稀土集团,完善稀土全产业链体系,大力发展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应用,攻克发展稀土、钨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世界级永磁变速器及永磁电机生产基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芯屏端网”融合发展,聚焦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功率芯片、消费类电子等细分领域完善产业链条,建设泛珠三角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
赣州将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建设医药科创中心,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基地。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品牌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加快信息化平台、面辅料、服装设计等产业配套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的纺织服装优质智造基地。
做强做优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构建“整车+零部件+研发+检测+汽车文化”全产业链条,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